招生考试网
学历类|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|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
资格类|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|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
工程类|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
计算机|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|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
 招生考试网 - 高考 - 高考模拟题辅导 - 高考历史习题 - 正文
[知识结构]名师课件“秦朝的统治”
来源:2exam.com整理 2006-11-18 【字体:小 大】

  教学目的

  一、掌握下列基础知识

 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;秦的统一与秦朝的疆域;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各方面的具体措施;秦的暴政;陈胜、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;秦朝的覆灭。

  二、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

  结合秦的统一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、秦的暴政等有关史实,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与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,评价秦始皇。 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、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,提高阐释历史与史论结合的表述、论说能力。

  三、要求学生认识

  素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,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。使学生认识秦朝的历史地位,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。

  重点、难点

  重点:秦的统一与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。

  难点:较全面、客观地评价秦始皇。

  教学准备

  地图:秦灭六国战争形势图、秦朝疆域图、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。

  挂图:秦长城遗址、灵渠、秦统一货币、秦统一文字。秦始皇陵全貌。

  表格:秦朝加强中央集权政策措施一览表。

  有条件的学校,可以把上述三幅地图制成叠印幻灯片;还可以制作相应的课件。

  教学要点

  一、秦朝的统一

  1.统一历史条件的成熟

  2.秦朝的统一

  3.秦朝的疆域

  4.秦统一的历史意义

  二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

  1.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

  2.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

  三、秦末农民战争

  1.秦的暴政——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

  2.陈胜、吴广起义

  3.秦朝的灭亡

  4.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

  教学过程

  【引言分析】

  秦汉时期,包括秦朝、西汉、东汉,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起,至公元220年,曹丕废汉献帝,历时441年。

  战国时期,我国出现了区域性统一的局面。秦汉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,标志着我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,从而为中国历史长期统一的主流奠定了基础。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。为适应大一统国家的需要,秦汉创立与发展了一系列政治、经济制度,为后

  世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承袭和改进。秦始皇崇尚法家,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。这些都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。

  秦汉时期,古代罗马、古代印度、中亚与两河流域的文化也有很大发展,他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。与秦统一大体同时,古印度的“孔萑(音译:摩利耶)王朝”逐渐强大。秦朝虽很短暂,但西汉、东汉却长期保持国家统一、经济繁荣的局面。这时,古罗马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,安息帝国则统治着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。

  在世界古代史上,各民族、各地区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。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,中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,世界的优秀文明成就也逐渐融入中国固有的文化。在中外关系史上,丝绸之

  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。

  【复习提问,导入新课】

  教师出示将关东六国名称遮蔽的《秦灭六国战争形势图》,要求学生回答:东方六国的名称,并指出其位置(如采取计算机辅助教学,则可用鼠标操作)。学生回答后,教师即应指出:这幅地图的七国疆界,反映了秦王嬴政即位时我国的情况。当时,七国并立,形成了区域性统一的局面,但全国统一的大业尚未完成。秦、楚、齐、燕、赵、魏、韩,虽号称“战国七雄”,但东方六国已经十分虚弱,统一的历史条件已经基本成熟。

  【讲授新课】

  一、秦朝的统一

  1.统一历史条件的成熟

  秦王嬴政即位之时,统一的历史条件已基本成熟。这主要表现在:实现全国的大一统,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;秦国经济、军事实力强大,已具备统一全国的主观条件。

  战国时期,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很快,民族之间、地域之间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。这为统一提供了社会基础。另一方面,经济发展、经济联系密切,又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着严重的矛盾。诸侯割据,交通受阻,货币、度量衡各不相同,在农业用水上“以邻为壑”。这种情况给社会经济、人民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破坏。

  诸侯割据混战,人民渴望统一。当时的战争“争地以战,杀人盈野;争城以战,杀人盈城”。社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。消除七雄割据的政治局面,结束混战状态,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。

  秦国在战国中期进行的商鞅变法是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。经济实力、军事实力远远强于关东六国。秦国的疆土也不断扩大,秦王嬴政即位时,秦国统治的地区远远超过了关东六国所控疆土的总和。秦国已经具备压倒性优势。

  2.秦朝的统一

  嬴政掌权后,致力于统一的准备工作。他广泛搜罗、任用外来的人才,重用李斯等一批有能力、善谋略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“士不产于秦,而愿忠者众。”他与大臣们共同确定了对关东六国各个击破的战略与策略。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,秦军以破竹之势,先后灭掉了韩、魏、楚、燕、赵、齐六国(指明《秦灭六国战争形势图》上的相应地理位置)。“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!挥剑决浮云,诸侯尽西来。”(李白《古风》第三首)从此,由秦朝开始,中国从一个诸侯割据称雄、区域性统一的封建国家转变成为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。

  秦朝还派兵南下统一越族地区,统一西南地区。在统一岭南时,秦始皇下令兴修灵渠,以保证南征大军的军粮供应。灵渠(出示图片)连接湘水与离水,是世界上现存古老人工运河之一。秦统一岭南、开凿灵渠,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、文化发展,加速了当地的民族融合。

  秦始皇还派大将蒙恬击退匈奴,取得河套地区。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侵扰,巩固北部边防,秦筑万里长城(出示图片)。秦长城“起临洮,至辽东”,工程浩大。秦朝北防匈奴,

  修筑长城,对保卫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先进的经济文化发展,起了巨大的作用。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,是中华文明的象征。以后历代多次修筑长城,今天我们游览的山海关、居庸关、八达岭长城,都是明朝修筑的。

  3.秦朝的疆域

  经过统一战争,秦朝形成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,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、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。

  秦朝的疆域(出示《秦朝疆域图》):东临大海,西到陇西,南濒南海,北抵长城一带。在这辽阔的土地上,生活着各族人民2000多万人。

  4.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

  秦朝的统一,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。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,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。割据混战不利于经济

  、文化的发展,使人民陷入深重灾难;而秦的统一,局面一改,“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,逢明天子,人人自以为更生。”

  秦朝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。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。长期以来,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明前列,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不断巩固与发展,这与“秦王扫六合”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。

  秦朝的统一,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,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,提供了有利条件,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。

  二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

  公元前221年,秦灭六国的战争取得胜利,秦王嬴政以咸阳为都城,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。

  为了巩固统一,巩固秦朝的统治,建立与维持封建统治秩序,秦朝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(出示表格)。这些政策措施,是法家思想的应用与发展,是以秦国原有制度为基础,又吸取各国制度的一些有用成分而建立的。这样,秦朝建立起一整套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。

  1.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

  政治方面:

  第一,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。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,自以为“德兼三皇,功过五帝”,“天下大定,今名号不更,无以称成功,传后世”,因此自称“始皇帝”,子孙继位,则“二世、三世,至千万世,传之无穷”。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,总揽行政、军事、经济等一切大权,拥有政务最后裁决权、百官任免权。从此,“皇帝”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。

  第二,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。秦朝在中央实行“三公九卿制”。三公就是丞相、御史大夫、太尉。丞相,“百官之长”。“掌丞天子,助理万机”,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;御史大夫,“掌副丞相”,执掌群臣奏章,下达皇帝诏令,兼理国家监察事务;太尉,协助皇帝掌管军事。三公以下设奉常、廷尉等“九卿”,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。秦朝在地方实行“郡县制”,秦始皇认为“天下共苦战斗不休,以有侯王”。因此废除分封制,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,郡下设县,县下设乡、里,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。

  第三,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。秦始皇以秦国原有的成文法为基础,参照六国律令,制订颁布了较系统、较完整的秦律。秦律早已散佚不存,1975年,在湖北云梦了秦墓出土竹简千余支,内容大多为秦朝的法律条文与解释律文的问答。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秦律提供

  重要的可信资料。秦律是一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,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法律。秦律条目极其繁杂琐细,刑罚极其苛酷。

  经济方面:

  第一,实行土地私有制,按亩纳税。百姓自己申报土地。

  第二,统一度量衡。战国时期,长度、容积、重量的计量制度十分混乱,各国自行其是。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旧度量衡,以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推行全国,确定为统一的度量衡标准。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